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靜默無言 卻非空洞無語 - Irakly Avaliani 阿瓦里亞尼


我美麗的朋友,



星期天的午後,於小廳欣賞喬治亞鋼琴怪傑-阿瓦里亞尼的鋼琴獨奏。

首曲為韓德爾的g小調組曲 HWV 432,是我未曾聆聽過的作品,樂曲最終在華麗的變奏中結束,然而,我感覺到的,卻是一種溫柔。還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韓德爾呀!我心裡不禁這樣讚嘆著。

那種溫柔很平靜,感覺不出情緒,也非詩意,而是定,所以柔,妙哉。  


也只能如是形容了,真實的演奏會聆樂感本就難以用文字傳達,每一次的每一次,對我來說,都是此生難得的聽。誠如阿瓦里亞尼說的:「沒有什麼能與一次演奏會經驗的親密感及獨特性相比擬;在其中,顯現事物本質的時刻雖不多見,卻往往無比強烈」



  
現年已65歲的阿瓦里亞尼,出生於蘇聯動盪年代的喬治亞,與所有出色音樂家一樣,童年便展現傲人的鋼琴天份,從7歲開始學琴,師事李斯特弟子徹爾妮雅夫斯卡雅夫人,9歲首度舉行演奏會。

然而,他的音樂人生卻不同於「早慧-得獎-成名-出專輯-世界巡迴」的路子,他不僅拒絕鋼琴競賽,先捨琴從軍,後又被蘇聯官方派去境內各地密集演出,足跡踏遍所有偏遠鄉鎮,在工廠或露天演奏更是家常便飯;中年命運般的轉歸法國,卻還是處在被KGB秘密監聽的恐懼與內在人格分裂的迷失中,近10年無法彈琴…..

透過冥想與琴藝,他不斷努力地找回自己,是位不世出也非主流的鋼琴家,充滿迥異的人生閱歷。朋友鵬博形容阿瓦里亞尼琴音深刻獨特,充滿對生命理解的深度;我聽完演奏會後深感認同,在心中喃喃體會著阿瓦里亞尼的這句話:

Silence is far from empty.  靜默無言,卻非空洞無語」- Irakly Avaliani


其實我本就不熟古典樂,無意班門弄斧,但能聆聽一位65歲氣質沉靜的鋼琴家親手為我們演奏,覺得感動與幸運之餘,來自心底一聲如罄的啟發:

有些事又何須放棄得太早?


晚安了,我美麗的朋友: )


Form
2015.05.13 @ 如悶鍋的台北
本來確實萌生了連聽兩場的念頭,可惜當日聽眾環境噪音特別多,打壞了興致



今晚我想分享這曲阿瓦里亞尼所彈奏的史卡拉第 E大調奏鳴曲, K.215

當日的演奏會他也有彈奏這曲,便讓我印象深刻,中場休息時便入手了CD,不瞞妳說,我確實對古典樂是孤陋寡聞的,這不僅是我第一次現場聽聞史卡拉第的鋼琴獨奏作品,我更是當天才知道原來有這位17世紀的音樂家呀。他還曾經與韓德爾PK鍵盤樂器,而以大鍵琴勝出呢! 這些,俺都是長這麼大才知道的….

但,相見不恨晚,最近悶熱的台北夜晚,我都是聆聽著這曲,心靜自然涼 :

聽聽他的琴音吧,晚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