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裝死 / Maurice Ravel -Bolero


我美麗的朋友



我如果是女生,一定會覺得這張海報實在太犯規了!
這麼好看的兩位男子也太吸睛,就算搞不懂現代舞在跳啥的人應該都會想買票進場吧: )

果然,票房滿座,這場由台灣新銳編舞家周書毅與陳武康舞作聯演的《1+1雙舞作》,再次讓觀者耳目一新,大呼過癮! 此回舞作企劃特別安排,上半場是由周書毅領軍的「周先生與舞者們」的原創作品《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下半場換為陳武康帶領的「驫舞劇場」的原創作品《裝死》,兩齣舞碼呈現的風格反差極大,但都是讓人十分驚豔的舞蹈創作呀!! 我真是鼓掌鼓到手酸,由衷感謝這些優異的舞者們所帶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官經驗,感受肢體語言的自由:)

那夜周書毅與陳武康在台上共同謝幕時,我心中真得激動了起來!台灣有這些優秀的編舞家與舞者們,真是令人驕傲!! (所以,一定要好好支持他們繼續跳舞!)

關於那兩場精彩的舞作,我不是藝評,實在沒本事寫些什麼告訴妳,但它的確引發了我莫大的興趣,回頭看了許多報導與影片,再比對我當晚的觀舞體驗,有幾段筆記特別想與妳分享:

關於《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節目單上這麼寫著:「此作概念始於2007年周書毅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創作。如今以全新創作重現,與新世代設計群攜手共創打造出「隱形建築」以陳述城市與人的誕生與消亡。周書毅提出有別於過往創作的想像和色彩,隨著舞者們的步伐,滿溢的無聲喧囂,為你我在失序的城市節奏中,尋找生命的驅動力與自由。」

     城市變遷,來自人對速度與高度的追求,
     建築物的生與再生,構成了現今眼見的城市樣貌,
     曾經生活其中的代代人們,用生命寫下這座城的氣質與味道。
     看見與看不見的更迭未停,城市如生命。
     無論明亮或黑暗的日子,城市一直發光,呼喚探索。

這回原本就是衝著周書毅的舞作而來的,去年有幸看了他的獨舞《關於活著這一件事》之後就對他特別關注,感動之餘還特別作了個小簡報與我們的同仁分享(如附件^^),也才了解他的學舞與創作歷程,誠如陳武康說的,周書毅從身體到臉蛋,就是個天生要跳舞的人。此回的舞作是延續07年駐村創作的《看得見的城市─人充滿空氣》。評論家李時雍如此描述:「當時以特殊場域(site-specific)形式,將藝術村建築作為作品主體的 《人充滿空氣》,群舞者從樓層最低,一路穿過長廊和房間,進出升降電梯,在Steve Reich低限樂音中,像以身體重複量度日常空間,直至樓頂天台,見到大片廣闊的天際線,令人充滿空氣。對於身體和空間,尤其城市現代性的敏銳感受,一直是周書毅舞作中一個探索軸線。」看了這支舞作的片段影片讓我十分喜歡,尤其是在長廊中多位女舞者的交錯共舞的橋段。因此這回我便很期待當它搬進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時要如何呈現? 最終我心中的提問得到了滿意的答案,除了幾位女舞者個人精湛的獨舞外,我最喜歡的還是這個交錯身影的舞碼,在更聚焦的舞台投光燈下,幾位女舞者面無表情地服膺著一個看不見的秩序交錯移動著,偶而受到不明力量的推擊而產生變化而有了情緒,這段舞的視覺,實在好美呀: )
(想看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xGf-JFCak  這是07年的舞作)

「我們好像身在一個很小我的時代,我們大家都在一個很小我的狀態當中,不能說是只在乎自己,可是比較多的moment在做”享受”這一件事情,在享受之外,好像更多的關心吧。從這個小我,好像該放大了,好像該去關注更多事情,讓這個作品的養分也可以share出去。對於我來說,這個冷漠的感受我也有,那,我像去看更多的是”反動”的原因吧,就是一個城市如果有”反抗”,我覺得絕對是個前進的動力,那,沒有反抗,是不是有更多我們看不見得問題呢? 大概這樣在找動力,前進。」-周書毅

關於《裝死》節目單上這麼寫著: 「在《裝死》中,於紐約舞台設計師Mimi Lien所闢出的活且多變的空間裡,陳武康以其獨樹一幟的編舞風格,創作出調性詼諧的人生即景。現場,由音樂家李世揚帶領的樂團,引領出一幕幕繁複的視覺聲響畫面,舞蹈的脈動自節奏而生,止於儀式的終了,人生直如一副微縮後的冷暖光影。 

    
人哪,彼此依靠,心跳和體溫是共同分享的撫慰; 
    
在社會化的練習裡,符應你的腳本,裝扮, 
     
兼演人群中的面孔,為我們舞台風景上的另一種現實。 
    
別急著嘔出胃裡的罪惡,請在我的墳上款款,搖擺, 
    
因為我們終將在長戴這副妝容的那一天,同歸於人間歡慶墮落的集合。 
    
不為呼告而來,這場儀式我們用舞蹈謳歌  -

由於先前看過周書毅的舞作,所以對我來說,驫舞當晚的演出是個驚喜! 無論是場景、音樂(聲音)、共舞或獨舞,都相當挑動我的右腦神經,非常豐富的感官經驗。而舞作的命題「裝死」又太充滿可以玩味的投射想像,看得我津津有味,不得不說我完全被驫收服了,感受一起在舞台上奔跑,或衝或緩或止或深或繞,或,裝死。

後來發現許多經典舞碼延伸至驫舞過去的作品,尤其很愛《兩男關係 之 古典與極簡》,看一眼吧: :http://youtu.be/fHqLof7vi4w

「裝死這個題目它可以分成三個部份,就是”裝”跟”死”、還有”裝死”。裝死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對我來說就是個冷漠,面對自己長期對於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看社會上的一些活動的冷漠。就是好像很想要支持,但好像按了讚就可以了,或是點了分享,發表幾句就感覺到我的義務已經盡了,但其實事後還是覺得自己非常噁心,因為你沒有實際的付出,你卻又想要參與那個批判的過程,這就是我覺得冷漠的部分。假裝對我來說,人就是一直在假裝的過程中,因為只有透過”裝”跟”扮演”才能夠去融入這個接下來你要面對的社會。我從小就對死亡很有興趣,特別是在我爸得了帕金森氏症之後,他常會喚醒我然後告訴我以後可能會怎樣怎樣,他假裝不恐懼,後來因為我奶奶的一句話,他就開始積極吃藥積極復健,單車環島已經五、六次了,去了許多我都不曾去過的地方。但重點是,失去家人或死亡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件事? 當四、五年前我開始接觸佛學,當瞭解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我想”也許”我就不再那麼怕失去親人,我就為自己安排了一個想像的過程,鉅細靡遺地去想像我爸死亡的過程,然後我發現我並沒有辦法承受,我才發現我其實還沒有準備好。所以我打算透過做這個作品的過程去面對我剛剛提及的這三件事。但我們在觀看一件敘事性的舞蹈的時候,我們的腦其實會進入一種邏輯,那,在那種邏輯下對我來說就沒有辦法被解放,所以它還是要背相當程度地抽象」-陳武康

看完了這些專訪後才發現他們兩的淵源很有趣呢原來是偶像與粉絲,後來成了舞作的夥伴。比起來,我更想認識陳武康,感覺他是個爽朗又率性的人,若是交朋友的話,我跟周書毅大概無法對話吧,哈哈。 (尤其是看了《空的記憶》附錄他與周東彥的APP對話後XD)



當晚的另一個驚喜,
我相信所有未曾看過驫舞的觀者一定會同意,就是充滿喜感又胖胖的舞者-蘇威嘉。

紐約編舞大師Eliot Feld曾形容蘇威嘉是「王子的靈魂在一個胖子的身體裡」。甚且為蘇威嘉編製新作《ZEPPO》,可見大師有多肯定他! 但他的學舞歷程是比其他人更辛苦挫折的,倒不是因為他跳不來,他通常都跳得比別人好,而是在傳統對芭蕾舞者修長精瘦的身材標準下,他總是沒有上舞台的機會。但他從沒因此而放棄,反而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獨特的身體語言,很棒真的! 讓我這胖子看了超感動,謝謝他為我們證明了雖胖尤巧,鼓勵我們不要被身材給侷限自己,我給他超大的讚!!  

「你想想看,你比較會害怕一隻會下腰的貓,還是一隻會飛會劈腿的大象?難道大家真的很害怕飛起來的大象嗎?陳武康這麼形容蘇威嘉,他們感情的深厚與彼此欣賞溢於言表呢! 而且聽說他本來就是個在江湖上以體貼跟細心出名的男舞者,更讓我想認識他: )

「跳舞本身就是一門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的藝術」,我從觀舞中,也在與自己進行對話,那心底看不見的,或假裝看不見的,自己。

晚安了,我美麗的朋友。

Form
2014.05.18 @人充滿空氣的台北
萬分感謝朋友葛拉斯的有力喬票,讓我沒有錯過他們的演出,我會好好來幫妳推王同學的音樂專輯的: )

















周書毅與他的舞者們有個很棒的舞蹈計畫-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舞蹈旅行計畫」。今年邁入第四年,相當讚,也相當值得支持喔!  有興趣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4eTb4zy70Q

所以今晚,我們就來聽拉威爾的波麗露舞曲入睡吧,晚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