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作伙回來啦!! 在學學文創聽見吳志寧


我美麗的朋友,



眼前的天際線,是我熟悉的城市。

常綠的山巒包圍著群立的高樓,兩條河流蜿蜒流過(現在筆直許多),天空上總有飛機起降的身影,與聲音。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都不難瞥見那地標性的地標,我並不討厭它,或許它比山巒更讓我城的居民容易指認,畢竟我們不大那麼愛抬頭走路的,哈: -P

望著這幅大都會景象時,耳朵裡聽到的音樂卻是詩人吳晟與其子吳志寧創作的歌曲《水田》。吳志寧用質樸的聲音唱著:「回來啦!回來啦!作伙回來呀!回來啦!回來啦!回來尚水的水田!」,很棒的一首歌,歌詞與旋律都讓人嚮往鄉村田埂: )

只不過我的原鄉正在眼前呢! 我心想。阿是要回到哪裡? 我靜靜地納悶著…

也無妨。反正心有所屬的地方就可以是原鄉 : )

或者也可以自己來創造,一方小天地也可以自成一方生態系,所以今年的目標就是要努力在工作上推動真實版的生態庭園,有幸能有荒野的專家老師指點,讓我更有信心,就決定這麼幹了!



昨日在學學文創看了三個展,分別是懷德居的十年成果展「木師之夢」、吳炫三的潑墨畫作展「狂墨」、以及葡萄牙建築大師Alvaro Siza的亞洲建築作品展。前者讓我很感動,後兩者讓我有點小失望,但都與展覽的呈現無關,該有的策展水準都具備,值得學習。

說失望感覺是批評,其實只是頻率沒對到而已,我在展場中靜靜地思考了很久,想問自己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拿我大學時期很崇拜的Alvaro Siza來說好了,是作品沒有水準嗎? 絕對不是! 相反的,其建築的發展概念、美學的比例、材料的運用、與設計的精準度,都在在是大師級的水準呀! 依舊很犀利的! 那我為什麼沒有感動卻滿臉疑惑呢?

原來是我變了。

就像聽到吳志寧的歌聲會感動一樣,我開始(其實可能是好幾年了)喜歡真正有土地氣味的作品。當下的我對於曾經崇拜的建築經典越來越沒有感覺,那些精準的線條、雕塑感的造型、極簡的美學、甚至言行過度的創作自述,都讓我開始感到不耐… 覺得控制得好累呀做建築... ?

如同上回滿心期待參觀了Antoio Citterio在台的首次出手一樣,只能說我期盼看到更多關乎地域性更貼地思考的建築設計,遠勝於一個大師風格的完美降臨,即使它可能不那麼美、即使它可能有許多經驗不足的缺點,但它會比較誠實,比較讓我擁抱。

我承認,這完全也是種個人的偏執,其實說來說去,質問的都是自己。(無法逃避..)

如果一張手作的木椅比較感動我、一間藤森照信的小茶屋比較吸引我、一幢老房子比較讓我感到自在,那或許我該思考的不是期待的失落,而是自己能去做些甚麼吧。(或者乾脆不做建築了?)

好吧,俺要更沒有猶豫的去推動可以涵養更多生命可以生息的「野院子」了! (握拳!)

晚安


Form
2015.01.06 @  天際線不斷變化的台北
在學學當場買了這張專輯《吳晟詩歌2》,很。好。聽!!!



一直很喜歡學學文創二樓的餐廳「一口一口學」,現在學學與248農學市集的楊儒門合作,打造學學Food,推出台灣在地的當季餐飲,我覺得很好吃!  很多餐點的組合很有原創又很有滋味,尤其是吃飽後可以輕鬆點一杯日月潭的紅玉或黑豆熱茶,都讓我們覺得很滿足呀! 工商服務推薦給聽友你囉!

沒有水田可以回去沒關係,可以買水田回來的菜跟米來吃 : )

吳志寧 /水田

作詞:吳志寧
作曲:吳志寧

每一株作物 都能夠體會
阮溫柔的感情
見證阮堅定的意志
耐心等待消失的
可以全部都回來

敬拜上天
疼惜土地
感念祖先
阮是打拚的作田人

水草在游、田蛙在跳
魚蝦螃蟹在捉迷藏
泥鰍在鑽土
蜜蜂、蜻蜓、蝙蝠、螢火蟲
鳥仔從沒多遠的過去
飛了回來
更多更詳盡歌詞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回來啦!回來啦!作伙回來啦!
回來啦!回來啦!作伙回來呀!
回來啦!回來啦!回來尚水的水田!
回來呀!回來呀!作伙回來啦!

回來吧!回來吧!一起回來吧!
回來吧!回來吧!一起回來呀!
回來吧!回來吧!回到這片水田溼地!
回來吧!回來吧!一起回來吧!

水草,田蛙,作伙回來啦!
魚蝦,螃蟹,作伙回來啦!
蜜蜂,蜻蜓,蝙蝠,螢火蟲,作伙回來呀!

回來啦!回來啦!回來尚水的水田!
回來呀!回來呀!作伙回來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